会议专题

聚乳酸-聚己内酯与纤维蛋白原共混静电纺丝构建组织工程支架

目的:以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已内酯(PLCL)与天然生物材料纤维蛋白原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具有良好细胞亲和力和机械性能的组织工程支架。 方法:PLCL溶解于六氟异丙醇中得到浓度为8%的溶液,纤维蛋白原溶解于六氟异丙醇和10×DMEM混合溶液中(体积比9:1)得到100mg/ml的溶液。把PLCL溶液与纤维蛋白原溶液分别按4:1,2:1,1:1,1:2,1:4体积进行混合,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组织工程支架。采用扫描电镜(SEM)检测支架的表面纤维形态,傅里叶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ITR)进行支架表面基团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表面元素组成进行表征,并检测了支架的力学性能。WET-8试剂盒检测支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粘附、增殖的影响,并以SEM观察HUVECs形态变化。 结果:混纺支架纤维直径约240到450纳米,随着混纺液中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增加,纤维直径逐渐降低。ATR-FITR及XPS证实混纺支架表面有纤维蛋白原氨基酸的存在。力学性能表明PLCL能够增加混纺支架的拉伸强度及最大伸长率,改善了纤维蛋白原的力学性能。细胞粘附增殖实验表明,疏水性的PLCL支架有更好的细胞粘附能力,但混纺支架有更好的细胞增殖能力。其中,体积比2:1的支架细胞增率最高。扫描电镜也证实在混纺支架表面,HUVECs生长良好,近乎铺满支架表面。 结论:在4:1到1:1体积比范围内,以PLCL与纤维蛋白原共混后行静电纺丝。能构建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及牛物活性的纳米组织工程支架。高分子合成材料PLCL能够作为支架的骨架提供良好的力学性能。天然材料纤维蛋白原增加了支架的生物活性。

组织工程 静电纺丝 生物材料 力学性能 生物活性

董智慧 方征东 符伟国 张祥满 高斌 郭大乔 何红兵 王玉琦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

国内会议

华北地区第十七届职业卫生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95-100

2006-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