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肝功、心肌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肝功能及心肌酶的各项指标变化,以此来观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是否存在肝脏及心肌损伤以及损伤程度。 方法:抽取2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的静脉血(无明显肉眼可见溶血)分离血清,在室内质量控制合格的情况下用日立(HITACHI)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20例患儿入院时和治疗后血清肝功能及心肌酶。 结果: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可得到治疗前与治疗后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肝功能中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与Y-谷氨酰基转移酶(Y-GT)、球蛋白(G)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总胆汁酸(TBA)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有明显变化(p<0.05);而谷丙转氨酶(ALT)和白蛋白ALB于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胆道功能有异常存在,肝脏处理胆汁能力下降,血浆蛋白合成与消耗受影响。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肝脏的某些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肝细胞少有损害。此结果表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肝脏及心肌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肝脏及心肌损伤,但此损伤为可逆性,经临床治疗后肝功能及心肌酶可基本恢复正常。心肌酶检测对于了解心肌损伤程度、选择适当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肝功能 心肌酶 检测指标

宫心鹏 幕悦意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检验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国内会议

第三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承德

中文

110-113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