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APTT、PT、Fib检验异常类型的分析研究

目的:了解常规检验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结果异常的几率,分析凝血实验的影响因素。 方法:对天津市公安医院2005年8月至2006年1月的凝血样本,分析AFIT、PT、Fib 3项检测项目中至少1项异常的结果共1091份,寻求异常原因。 结果:APTT异常295份,占27.04%:AFTT、PT、Fib均异常228份,占20.9%;APTT、PT异常204.份,占18.7%;Fib异常123份,占11.27%;AFFT、Fib异常108份,占9.9%;PT异常74份,占6.78%;PT、Fib异常59份,占5.41%。其中,由于分析前原因造成者717份,占65.72%;一过性原因造成者371份,占34.01%;病理性原因造成者3份,占0.27%。 结论:分析前的标本不合格是造成凝血试验检测结果异常的主要原因,临床医生在判定异常结果时应取分析态度。

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定量 凝血实验 统计分析

王金良

天津市公安医院靳欣李阳许妍(实习)

国内会议

第三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承德

中文

273-276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