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新生儿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以期减少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 ”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110例患儿进行血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微量稀释法做抗生素耐药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定结果。 ”结果”共培养出细菌110株,革兰阳性菌85株,占77.3%,其中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9株,为主要病原菌,几乎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对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超过80%,尚未发现耐去甲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株及肠球菌株。革兰阴性杆菌25株,占22.7%,(大肠杆菌11株、克雷伯菌属5株、沙雷菌属4株等)对头孢拉定、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达60%,对三代头孢、氨基甙类(如阿米卡星、奈替米星)高度敏感。检出2株产ESBLs的菌株。 ”结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尤其是条件致病菌败血症应改变以往首选抗生素的常规程序。在病原菌未明确之前,建议使用头孢菌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然后根据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再进行调整,以提高疗效,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新生儿败血症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分析 血培养 药敏试验

张金婷

天津市儿童医院检验科 300074

国内会议

第三届华北三省两市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承德

中文

572-576

2006-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