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骶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1958~2005年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对骶骨肿瘤的诊断治疗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及相关的基础研究。50年代未,创伤骨科宋献文教授根据临床工作实际需要,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基础上,大胆的开始了当时被认为是手术禁区的骶骨肿瘤手术治疗的探索。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1966):首先对骶骨的解剖及手术入路进行了尸体上的实践,对个别病例进行了手术,结果并不理想;第二阶段(1966~1972):该阶段由于历史原因研究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第三阶段(1972~1982):开始进行骶骨肿瘤手术治疗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特别是1976年一例全骶骨骨巨细胞瘤手术成功,初步确定了骶3以上巨大肿瘤切除手术的方法,即经前侧骼腹股沟入路显露双侧髂总动脉,临时控制骶骨及骨盆的血运以减少术中出血,以后则采用“工”形切口显露骶骨及双侧骶髂关节,并采用保留一侧或双侧骶3以上神经,行肿瘤切刮术,以上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因首先在国内报导而且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因此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奖并受到卫生部的奖励;第四阶段(1982~1992):开始对更多的临床病例进行手术,从而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也还存在着术中出血多、术后合并症重、手术适应症选择较肓目、术后功能评价不规范等问题;第五阶段(1993~2005):随着更多病例的积累,对骶骨肿瘤的发病特点、不同骶骨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另外,一方面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一包括更清晰的数字×光片、CT、MRI、ECT等技术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术前活检技术的提高、病理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所有这些使得骶骨肿瘤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还有,术前的系统评估、血管栓塞技术的应用,以及各种内固定材料的应用使手术的安全性更大,术后合并症发生率更低。

骶骨肿瘤 手术治疗 行肿瘤切刮术 MRI诊断 影像诊断 术后合并症

蔡槱伯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

国内会议

2006年骨科新进展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0

2006-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