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

目的:探讨颈椎Bryan人工间盘置换手术的临床使用要点和手术适应征。 资料和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共进行的99例125个椎间盘的颈椎人工间盘的置换手术。随诊时间最长6个月,平均3.7个月。其中脊髓型颈椎病5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49例。单间隙76例,双间隙20例,三间隙3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8例。年龄:25岁-70岁,平均47岁。本组病例均采用Bryan人工椎间盘假体,该假体采用外壳和聚氨酯髓核构成。假体上下终板接触面有钛微孔喷涂层利于骨长入。从而使假体获得长期稳定性。手术严格按照Bryan人工椎间盘假体置入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术后颈托外固定2周。 结果:JOA评分改善率56%。椎间活动度: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2.2°,术后10.9°,冠状面平均5.7°,邻近间隙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0.9°,术后9.4°,患者满意度94%,1例人工椎间盘松动,1例出现下沉。比较一般前路固定术,患者恢复快,早期可以颈部活动,颈部僵直感少为特色。 结论:99例,125个人工间盘置换手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颈椎运动范围得到一定保持。与前路融合手术最大的不同是患者恢复快,颈部支具佩带时间短,没有颈椎受限的感觉。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颈椎病 颈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适应征 临床疗效 前路融合术

田伟 刘波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孙玉珍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脊柱外科

国内会议

2006年骨科新进展研讨会

北京

中文

75-79

2006-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