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移位行截瘫/四肢瘫的神经功能重建
截瘫的治疗是医学界的难题之一,特别是受伤时间超过1~2a的完全性脊髓损伤,经现有方法治疗后仍未见有经得起严格检验的自主性神经感觉运动功能切实恢复者。利用周围神经移位重建臂丛神经节前根性撕脱伤,可以重建部分运动感觉功能,多年来已为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所证实,并已在世界多个国家作为首选方法应用于临床。尽管从理论上讲可以用周围神经移位来重建陈旧性完全性截瘫患者的周围神经功能,但目前此类研究仍属于一个较新的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在截瘫不可恢复的’隋况下仅重建某一功能的价值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理解重建某一功能对提高截瘫患者生活质量的意义并不亚于臂丛神经损伤者。上世纪20~70年代曾有人将不带血管的肋间神经移位与切断的腰神经根或马尾端端缝接,疗效甚微,此后基本被放弃。究其原因主要是被缝接的神经距离其所支配的效应器官距离太远,神经根被完全切断后远端肢体由术前的硬瘫变为软瘫,在新生神经纤维到达之前已发生不可逆性溃变;另外游离较长的细小的不带血管的肋间神经在经过椎管旁疤痕组织及椎板骨痂后会因卡压缺血等而影响其生长能力。更主要的是供体神经纤维数目与手提相差过于悬殊,就一根肋间神经与一根腰骶神经根相比约1:10,若与腰骶丛相比则为1:50-100。所以作者将肋问血管神经作为整体同时移位,被缝接神经根仅选择性的切断其支配某一特定肌肉或感觉区域的部分神经束,在维持一定肌张力的条件下重建某一特定感觉、运动功能。作者对210例患者进行2—15a(平均3.5a)的随访,以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移位功能重建术后功能评价标准为参照,本组手术的优良率可达到60%-70%。就所重建的某些功能而言,特别是四肢瘫患者上肢神经功能的肌力恢复程度则优于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者。可能因为高位截瘫患者肢体为硬瘫,周围神经及其支配的效应器溃变较臂丛损伤者发生晚且程度轻有关。再者,在供体神经生长至受体神经支配的肌肉后,每当神经冲动引起该肌肉收缩时,可刺激引发高肌张力的协同肌的同步收缩,经康复训练后此种协同动作可辅助功能完成。作者已实施的神经移位方法与重建的主要功能按脊髓损伤的平面不同为。
神经移位行截瘫 四肢瘫 神经功能重建 脊髓损伤 康复训练
张少成
上海市长海医院骨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9-262
2006-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