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部分坏死原因的临床体会

自1992年Masquelet等报道了6例腓肠神经为蒂的岛状皮瓣以来,有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报道越来越多。这些皮瓣大多以逆行转移的方式修复踝足部及小腿远1/3段胫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部位一般未超出小腿后侧近中1/3交界平面。1999年Nakajima等提出小隐静脉也有一套营养血管系统,可以切取以小隐静脉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皮瓣切取部位也可在小腿后侧上段。作者自2000年7月以来,采用远端蒂的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踝周.足背等部位软组织缺损49例,部分坏死12例。坏死原因如何,争论不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本组病例临床观察的研究,就具体的坏死原因进行探讨。

腓肠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逆行转移 踝足部修复 皮肤软组织缺损 小腿远端 坏死原因

马海燕 刘丹

山东省曹县人民医院骨科

国内会议

2006年骨科新进展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68-369

2006-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