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冀北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研究

为了研究冀北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本研究从土壤物理性质及作物茬口特性角度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变化特征及主要作物间的轮作效应,结果表明有无秸秆覆盖或者覆盖量的多少会显著影响土壤温度的变化。免耕无覆盖情况下土壤温度要高于翻耕土壤温度,秸秆覆盖情况下结果恰好相反。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说明免耕可有效地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对早春和晚夏的干旱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其不利于雨水下渗在降雨丰富的年份或地区免耕土壤含水量要低于翻耕土壤,对此因通过增加覆盖来扩大保护性耕作的保水作物。在茬口特性方面,无论是在翻耕条件下,还是在免耕条件。玉米都是各作物最好的前茬,且本身连作产量不受影响;而胡麻在各茬口中的表现最差,且本身不耐连作。这为指导该地区根据不同茬口特性,合理安排茬口搭配以获取最大的作物产量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农牧交错区 保护性耕作 技术效应

李建国 王美云 赵明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 100094

国内会议

全国保护性耕地与农机农艺结合技术交流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16-123

2009-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