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矿物质需要量的方法学研究
自从1960年代FAO和WHO专家组讨论了钙的需要量以后,有关矿物质营养需要量的研究在近半个世纪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进展一方面归因于营养科学深入研究的需求,但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步也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特别是微量分析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乃至近年的代谢组学技术,为探讨矿物元素的代谢规律和营养需要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究确定某一种矿物元素的营养需要量时,首先需要了解这种元素在体内的代谢情况。传统的平衡试验和耗竭-饱和实验,至今仍然是了解动物或人体内元素代谢过程常用而可靠的方法。为了准确发现机体矿物元素缺乏-充足之间的阈值,必须借助于可靠、灵敏的生物标志物。近年的研究一方面借助微量分析技术更准确的测定机体不同组织和器官内的矿物元素含量,另一方面使用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对矿物元素的代谢规律进行详细观察。
微量元素 营养学 矿物质 营养需要量 代谢规律 同位素示踪 生物标志物
程义勇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天津 300050
国内会议
湖北恩施
中文
7-8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