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
神经病理性痛是困扰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措施。如何有效及时地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成为过去十余年直至近年和未来若干年神经科学、疼痛学、麻醉学和临床其它相关学科的巨大挑战。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受体,离子通道,细胞以及神经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多种神经递质,受体系统及细胞内信号通路蛋白已经被证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起重要作用,如谷氨酸,NMDA受体,NO相关级联反应通路对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尽管神经病理性痛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进展,但其细胞和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本文拟简要介绍躯体感觉传入神经损伤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外周和脊髓机制及可能的治疗措施的进展,并着重介绍一种新的机制和治疗的新靶点-ephrinB-EphB受体信号通路。
神经病理性疼痛 分子机制 躯体感觉 神经损伤 治疗靶点 Eph受体 信号通路
宋学军
美国德克萨斯州帕克大学医学研究所,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徐州医学院疼痛研究与治疗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15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