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家族性和散发性食管鳞癌发生年龄、原发癌个数和预后的差别提示遗传易感性的作用

目的:通过比较家族史阳性和阴性食管鳞癌之间发病年龄、多原发癌灶、以及预后的差别,揭示遗传易感性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1985至1994年手术切除的来自高发区的476例家族史阳性和1226例家族史阴性食管鳞癌的发病年龄,多原发癌灶和生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病例家族性食管鳞癌比散发鳞癌发生年龄显著提前(51.9±8.2versus53.4±8.0,Pt-test=0.00),双灶鳞癌发生率显著为高(2.73%Versus 1.22%,adjusted with TNM:XMH2=4.029,P=0.045);生存曲线显著降低(Pwald=0.04)。亚组分析多数显示家族性食管鳞癌与散发鳞癌之间存在着发生年龄和生存曲线的差别,两种差别往往一起出现:越是在发生年龄有差别的亚组,越容易观察到生存率的差别:并且越是在早期亚组, 发生年龄和预后的差别越明显, 如在Tis,1 N0 M0、T2,3N 0M 0、和T2,3,4N 1M0组发生年龄差别的t检验P值分别为0.01、0.01、和0.09;生存曲线差别的ward检验P值分别为0.01、0.52和0.18。结论:本文用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表明,高发区食管鳞癌的发生存在遗传易感性, 该遗传易感性可理解为肿瘤二阶段发生学说中的第一次打击,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和预后都有影响。

食管鳞癌 家族病例 发生年龄 多灶同发 预后差别 遗传易感性

温登瑰 王士杰 张立玮 魏丽珍 邹文娣 秦鹏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镜室 050011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 石家庄 050011

国内会议

2009年全国肿瘤登记工作经验交流会

昆明

中文

105-115

2009-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