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颈动脉变化不同级别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数目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方法:入选131例拟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综合应用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ommon carotid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CA—IMT)、颈总动脉、分叉部及颈内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范围将患者分为四组:1组颈动脉正常组(IMT≤1.0mm);2组IMT增厚组(颈总动脉1.0<IMT<1.5mm);3组颈动脉斑块组(颈动脉斑块≤2个,动脉硬化斑块的判定标准:血管纵行扫描及横断面扫描时,均可见该位置存在突入管腔的回声结构,或突入管腔的血流异常缺损>0.5mm,IMT>其他部位IMT的1.5倍,或局部:IMT≥1.5mm):4组为颈动脉多个斑块(>2)或弥漫性斑块组。结果: 4组相比,随颈动脉病变的加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增多(分别为2.35±0.61;3.14±1.35;3.46±1.33;3.75±1.07,P<0.05),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数目增多(0.00±0.00;0.29±0.47;0.46±0.66;0.58±0.65,P<0.05)。BMI、TC、TG、HDL、LDI-c、BUN、Cr、Glu在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分级高者收缩压较高(p<0.05)。以颈动脉弥漫性斑块估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敏感度为70.37%:特异度为96.77%。结论: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随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出现和增多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颈动脉多个或弥漫性斑块可预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
心血管病 颈动脉超声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富华颖 周长钰 李广平 郑成环 刘彤 尹力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275-279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