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探讨丽江市房颤的治疗策略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大小、形状、时限不等的快速震荡波或纤维颤动波取代了正常P波。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研究显示,年龄每增长10岁其发病率约增加1倍,在50~59岁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96,而到了80~89岁为8.8%,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其中血栓栓塞是其最主要的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致残率和致死率增加,给患者、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北美洲,每年至少75000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房颤有关,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非瓣膜性房颤,不伴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人工瓣膜置换的房颤,将会越来越多。Brannwald指出,房颤将成为21世纪的一种流行性疾病。尽管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有力地证实了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但临床实践中华法林的应用率仍然很低。本文从指南及临床荟萃分析目前国内外房颤治疗的进展及发展趋势,并对我市治疗对策进行了简述。

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临床症状 血栓栓塞

赵渊 杨松生 陈宗宁 魏引 杨丽萍 陈耀武 杨雪花

丽江市医院内三科

国内会议

2009年第五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

天津

中文

345-348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