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儿童白血病化疗后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发生、治疗和预后因素。 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0例患儿化疗后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情况。 结果: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其次为大肠埃氏希菌,真菌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珠菌,对临床高度怀疑真菌感染但血培养阴性的患儿,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肝脾的CT形态学检查来协助诊断。30例败血症的病原菌以细菌感染为主占93.3%(28/30),革兰氏阴性杆菌占50%(15/30),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多4例,大肠杆菌3例,肺炎克雷白杆菌2例,大肠埃氏希菌1例,阴沟杆菌1例,枯草杆菌1例,洛菲不动杆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肺炎杆菌1例。革兰氏阳性杆菌占43.3%(13/3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溶血性链球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人葡萄球菌1例,肺炎球菌1例,屎肠球菌1例,木糖葡萄球菌1例;真菌感染占6.7%(2/30),均为自色念珠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患儿的死亡率26.7%(4/15)高于革兰氏阳性菌败血症的死亡率15.4%(2/13)。

真菌感染 病原菌 细菌感染 儿童白血病 化疗并发症 临床特点

盛琦 张勤 袁晓军 陈同辛 赵惠君 姚慧玉 顾龙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 200092

国内会议

全国深部真菌与细菌感染性疾病诊疗新进展(厦门)学术研讨会

厦门

中文

28-29

2009-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