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灭菌锅生物监测密封含湿度培养方法研究

本研究源于在一次压力锅生物监测时(常用法:全暴露法)发现培养48小时后的生物指示剂的塑料管(3M公司生产)内的培养液消失了,看不到紫色的培养液,而且管内的菌片纸有微微发黄;而另一支同一标准包内的生物指示剂管内的培养液显示紫色,溶液量也较培养前有所减少,生物监测结果无法判断。此种现象偶尔会出现,造成培养结果的不确定性。 由此而产生思考:生物指示剂为3M公司生产的自含式生物指示剂,指示剂外层是高级塑料管,管内有菌片纸和玻璃安培盛放的培养液,灭菌时,塑料管经高温高压后,质量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使培养管内的培养液与菌片纸浸泡,只有在外力作用下夹碎培养管内的安培,这种外力使高温作用后的塑料管产生不同程度的挤压,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当置于56℃的干燥的培养箱内48小时后,其表层直接受到56℃的热辐射,造成其内溶液量减少,偶而有干涸现象,不利于培养结果的观察。于是想到把它置于圆柱型的小药杯中,再将小药杯放置可密封的含有少量水的铝盒中,因铝和水的导热性能较好,培养管处于56℃且含有少量水的铝盒中,铝盒内含有一定的湿度,避免了试管在56℃干燥环境下的热辐射,使其培养液不至于减少,有利于观察培养结果,不产生误差,保留备查。本文现将具体的试验过程进行总结报告,并评价了效果。

灭菌锅 生物监测 生物指示剂 湿度培养

韩春英

阜阳市医院供应室 236000

国内会议

全国医院感染控制、消毒管理(张家界)学术研讨会

张家界

中文

111-112

2009-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