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MnP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目前商品化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均采用碳素材料作为负极材料。尽管这种材料有很多优点(如比较长的寿命等),但比容量较低,在实际电池应用中容量达到350mAh/g,已接近其理论容量372mAh/g。因此在容量方面,该材料已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第五主族(VA)氮族元素化合物由于其理论容量高、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成为一种可替代现有碳类材料的候选材料。在VA族元素中,元素磷与锂可以形成Li/P原子比高达3的化合物,其理论容量高达2600mAh/g,是碳类材料理论容量的7倍,且具有接近于锂的放电电位,有望成为替代碳负极材料的一种新型负极材料。但由于锂的磷化物在电化学吸/放锂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晶格膨胀率,从而导致了其较短的寿命。本文采用高能球磨法与高温固相合成法相结合的方法制得了MnP材料,以期为寻找一种性能优良的磷化物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碳素材料 晶格膨胀率 高能球磨法 高温固相合成法

李林林 王哈妮 杨化滨 周作祥

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天津 300071

国内会议

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1-2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