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MP-11在亲水性聚氨酯纳米球上的固定及直接电化学

聚氨酯(PU)是1937年首先由德国化学家Bayer通过异氰酸酯与多羟基化合物聚合制得,其主链含有-NHCOO-重复结构单元。通过对主链官能团的遴选,借助于合适的工艺可以实现对PU的分子设计,获得具有规则形状的无毒、兼具优良理化性质和生物相容性的功能材料,有望成为氧化还原蛋白(酶)的良好固定载体。已报导的球形PU粒子尺寸大多在微米级,且粒度分布宽,不宜直接作为功能生物大分子的固定载体。本文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硬链段,聚四氢呋喃为软链段,引入二羟甲基丙酸作阴离子亲水基团成功地合成出了平均粒径分别为500、200和50nm的亲水性PU纳米球。

亲水性聚氨酯 纳米球 直接电化学 理化性质 生物相容性 功能材料

赵佳越 孙冬梅 黄晓华 周益明 蔡称心 陆天虹 沈健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江苏省生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6

国内会议

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1-1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