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功能纳米界面的组装与传感研究

生物分子间的电子转移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生命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它涉及能量转换、物质代谢、信息传递等。电极界面是电子迁移、物质传输、能量交换、信号发送的场所,这一场所的结构状态决定了其性质与功能,因而也决定了上述各种过程的特性。界面的修饰、组装、改性是人为调控电极功能最有效的途径。纳米材料、特别是新型的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复合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层次,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良好的定向能力和生物兼容性,为化学和生物传感界面的研究和应用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新型纳米材料的合成为发展新型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新的途径。例如我们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电极表面构建了多孔纳米金薄膜,在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以及金属的催化沉积具有优异的性能,基于此我们发展了几种新颖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生物小分子的检测及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测定;基于多孔纳米金薄膜可以催化沉积金属的特性,以葡萄糖为还原剂,发展了一种简单、绿色及高效的制备铂-金催化剂的方法,可以实现纳米金膜被超薄铂层部分覆盖的结构,这种结构在降低催化剂中铂含量的同时,对甲醇的电氧化具有最好的催化效果。本文将基于课题组近期的研究成果,就功能纳米界面在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传感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功能纳米界面 生物分子 电极界面 电化学传感器 电致化学发光

徐静娟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生命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3

国内会议

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

长春

中文

1-1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