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寒农区保护性耕作对油菜生物量及产量的影响

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互助县南门峡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取了留茬免耕、带状免耕旋播、秸秆还田免耕和常规耕翻(CK)4 种耕作措施,进行了野外采样和室内研究。结果表明,三种保护性耕作处理其地上生物量均高于常规处理,其中常规处理(CK)与A7(留茬免耕7 年)和B2(带状免耕2 年)间地上生物量比较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油菜地下生物量随之减少,0-20cm 的根系分布量约占整个0-40cm 土体总生物量的94.3%。常规处理(CK)地下生物量高于保护性耕作处理,其中常规处理(CK)与A3(留茬免耕3 年)和B2(带状免耕2 年)耕作方式间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保护性耕作措施其经济产量均高于常规处理,增幅从7.66%-65.82%,其中B2(带状免耕2 年)与 A7 处理(留茬免耕7 年)与常规处理间差异显著。因此,在青海省高寒农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应大力扶持和推广。

高寒农区 保护性耕作 生物量 油菜产量

李月梅 高玉亭 陈占全 郝玉兰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16

国内会议

2009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51-55

2009-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