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利用方式的苏打盐渍土剖面盐分组成及分布特征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松嫩平原不同利用方式的苏打盐渍土剖面的形态特征、可溶盐含量与组成在土壤剖面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的利用方式不同,土壤剖面腐殖质层厚度、耕层和腐殖质层的有机质含量等有明显差异。在围栏草原、旱田、新水田及老水田四个剖面中,土壤可溶盐总量、pH与ESP均是在剖面中部最高,上部和下部较低;可溶盐组成均以K++Na+和HCO3-、CO32-为主。表明草原围栏、旱田及水田利用均有抑制苏打盐分表聚的作用。放牧草原剖面的可溶盐含量从下向上逐渐增多,盐分表聚非常显著。开垦20年的水田剖面中,表层土壤的可溶盐总量、pH和ESP值分别降到了0.21%、7.56和9.1%,证明苏打盐碱地种稻较草原和旱田利用更有利于土壤脱盐脱碱。

苏打盐渍土 土壤剖面 可溶盐分 形态特征

赵兰坡 冯君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长春 130118

国内会议

2009土壤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

广州

中文

145-152

2009-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