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同病类证与中医辨病论治——学习科学发展观对中医发展的思考

同病类证的提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发展中医的辨病论治。以往总是强调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忽视了辨病论治,事实上张仲景的“方证相应”理论就蕴含“辨病论治”思想的萌芽。但现在如果有人提出中医辨病论治,似乎是对辨证论治的背叛。极端的例子是青蒿素发明成功后,有人却认为这已不属于中医药,因为应用时无须辨证,没有中医理论的指导;还有的例子是中成药的适应症只能注明什么证,却不能注明适用于什么病。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封闭,不思进取的表现。明明是中医理论缺少了辨病论治这一块,明明是中医理论已经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却硬要用局限的理论来评判不断发展的丰富实践。对当代中医来说,病证关系是发展的一个瓶颈,也是破解中医创新之难题的切入点。中医不仅能辨证论治,也能辨病论治,且已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但目前理论研究落后于临床实践。在发扬光大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类证”、“类治”的思路,密切结合现代医学、现代药学的科学成果,创立中医辨病论治的理论体系,这是当今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王文健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暨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

山东泰安

中文

1-7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