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电针治疗大鼠慢性内脏痛敏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电针治疗大鼠慢性内脏痛中的作用。 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慢性内脏痛模型组和模型加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新生幼鼠结直肠刺激建立疼痛模型;电针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疏密波,强度0~1 mA,持续30min,隔日1次,持续4次。观察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然后处死大鼠,脊髓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脊髓CGRP的表达。 结果:腹外斜肌放电幅值在模型组大鼠显著升高,而电针组大鼠显著降低;CGRP的表达在模型组大鼠的腰骶段和胸要段脊髓显著升高,而在电针组大鼠显著降低。 结论:电针能降低慢性内脏痛模型大鼠痛觉敏感性,其作用可能与脊髓CGRP有关。
慢性内脏痛 脊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电针疗法 腹外斜肌放电幅值
刘庆 焦海霞 陈瑜 刘翠英 林春
福建医科大学 疼痛研究室 基础医学院生理与病生学系 神经生物研究中心 福州 350004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暨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105-109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