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中任脉及其腧穴主治的统计报告
运用计算机对93种古医籍中有关任脉及其腧穴的主治内容进行检索,剔除其中明显抄录前人者,共得文献2394条,涉及症名284个,总计6454症次。再对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显示,任脉穴的常用功效共17项,其名称及症次分别为:健脾和胃870,调腹702,壮肾利尿362,宣肺343,治气339,安神321,补虚316,调经引产282,散寒279,治阴疗疝243,消肿226,镇痉苏厥202,宽胸利膈177,健口利齿170,宁心168,止血167,清热153。这17项功效可归纳为两类,其一为治疗任脉循行部位的疾患。《素问·骨空论篇》载:“任脉者,起丁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即任脉行于人体躯干部前面正中,从阴部,经小腹、脐腹、脘腹、胸部、咽喉,直至下唇中央,与阴器、膀胱、肾、胞宫、脾、胃、心、肺、口齿等脏腑器官均有联系,因此任脉穴有调腹、宽胸利膈、治阴疗疝、壮肾利尿、调经引产、健脾和胃、宁心、宣肺、健口利齿9项功效;中医认为“心主神明”,故又有安神、镇痉苏厥2项功效。本文现就任脉各穴的具体统计结果做一综述。
中医古代文献 任脉 腧穴 统计分析 主治功效
刘立公 顾杰 沈雪勇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中医药大学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31-34
2009-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