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与耳迷神经联系:从基础到临床
目的:耳廓内脏代表区位于耳甲区,多用于治疗内脏病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耳穴内脏代表区的传入神经通路和耳针治疗心血管病的中枢机制。 方法:1)SD大鼠麻醉后,前两组动物分别于耳甲区分3-5个点微量注射4%生物胞素(biocytin)30μl和滴度为1×108 PFU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30μl,72小时后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阳性标记纤维或细胞.另外10只动物分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一侧耳甲区(50Hz,30min),观察脑干部fos蛋白阳性表达物出现的部位.2)不同强度(0.5mA、1.0mA和2.0mA)电针作用于耳穴心和足三里,比较对孤束核心节律型神经元的影响. 结果:阳性标记物和fos蛋白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出现在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迷走神经背核、网状结构、疑核及最后区,孤束核的标记纤维和阳性反应神经元多位于闩部,以同侧为多.低强度电针(0.5-1.0mA)作用于耳穴可以激活孤束核放电,更高强度电针作用于足三里才能激活该神经元(2.0mA).高强度电针作用于耳穴激活放电的潜伏期较低强度短。 结论:耳穴内脏代表区有投入到孤树核的迷走神经分支分布,孤束核心节律型神经元接受耳针传入信息与内脏自主神经传入信息的整合。
耳甲区 耳针 心血管病 耳迷神经 神经通路
高昕妍 荣培晶 贲卉 张世平 朱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北京,100700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浸会大学道7号,中国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35-41
2009-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