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率短时间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的特异性效应及针刺频率对其特异性的影响作用。 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空白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又随机分为非穴组和“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组,即水沟组、内关组、尺泽组、三阴交组和委中组.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以上穴区以及非穴区,施以频率2次/秒、持续时间5s的针刺干预,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 结果: 当针刺频率为2次/秒、持续时间5s时,针刺组(包括非穴组与“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与模型空白组比较,脑血流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内关组、委中组与模型空白组,非穴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穴位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受针刺参数影响;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不同穴位及其最佳针刺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
穴位特异性 针刺频率 脑缺血 临床疗效 脑血流量
冯春燕 樊小农 张春红 王舒 石学敏
天津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管局针刺量效关系三级实验室,天津市针灸学重点实验室,石学敏院士思想研究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49-53
2009-11-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