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频超声小探头辅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微小直肠类癌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归纳直肠类癌内镜超声图像特征与染色放大内镜腺管开口形态特点,探讨高频超声小探头辅助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微小直肠类癌的安全性、可行性。 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普通内镜下发现的37例直肠隆起性病变,进行粘膜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经内镜活检钳道插入高频超声小探头进行检查,对其中29例来源于粘膜层及黏膜下层的小于2cm的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分析经病理确诊的8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特点、超声内镜图像及腺管开口特征。 结果:病人平均年龄52.5岁,平均病变直径6.25±2.46mm,病变均小于1cm,内镜下为扁平或轻度隆起,呈黄白色,表面粘膜正常,腺管开口I型,超声内镜下表现为低回声团影,多局限于粘膜下层,不侵犯固有肌层,未探及直肠周围淋巴结,8例病变均行EMR,病理均显示残端肿瘤完全切除。操作过程顺利,无穿孔和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54月,未见复发、转移,1例死于结肠癌。 结论:高频超声小探头检查可初步明确病变来源及层次,可安全有效的指导直肠小类癌黏膜切除术治疗。

直肠类癌 小探头辅助 超声内镜 黏膜切除术 图像特征 手术治疗

余细球 刘锦涛 候华军 陈彩霞 欧阳爱云

深圳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全国超声内镜暨内镜新技术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75-82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