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移行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探讨腰骶移行椎椎弓根螺钉进钉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共91例腰骶移行椎标本。生前资料完整者59例男54例,女5例;年龄平均(41.2±16.7)岁,身高(162.4±7.3)cm;汉族53例,傣族1例,苗族3例。生前资料不完整者32例。对椎弓根、上关节突、人字嵴、横突后部突起及”V”形槽进行观测,确定进钉点、进钉角度及深度。结果:按照Castellvi分型法,移行椎ⅡA型13例(左6,右7),ⅡB型10例,ⅢA型7例(左2,右5),ⅢB型60例,Ⅳ型1例。移行椎人字嵴均不明显,横突后结节突起与上关节突形成的”V”形槽均较明显。以移行椎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水平线与”V”形槽最凹陷处交点作为移行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该点至椎弓根上缘距离,左(8.6±1.2)mm,右(8.3±1.2)mm;与矢状面呈20时钉道至侧隐窝外侧壁距离,左(7.5±3.1)mm,右(7.2±2.7)mm;进钉角度,左(21.3±4.1),右(21.0±4.6);进钉深度,左(39.1±2.8)mm,右(39.1±2.7)mm。结论:腰骶移行椎后部横突变异,人字嵴结构不明显,以此作为进钉定位标志不可靠,而横突与上关节突形成的”V”形槽恒定存在,可以将其作为进钉定位标志,以上关节突关节面下缘的水平线与”V”形槽的最凹陷处的交点作为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此点距椎弓根上缘8~10mm,钉道至侧隐窝外侧壁6~10 mm,较为安全。进钉角度15~25,进钉深度35~40mm。
腰骶移行椎 椎弓根螺钉 进钉方法 解剖学
杜心如 赵玲秀 张继宗 孔祥玉 刘春生 高国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北京 1000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承德医学院解剖教研室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
黄山
中文
82-84
2009-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