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解剖学研究与重度脊柱侧凸矫正术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入路松解胸椎间隙治疗重度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3月至2008年5月,对31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3例,女18例,年龄14~32岁,平均17.9岁。其中特发性19例,先天性9例,神经肌源性侧凸2例,神经纤维瘤病侧后凸1例。术前侧凸Cobb角81°~139°,平均108°,后凸55°~165°,平均72.2°。所有患者均行一期经后路胸膜外松解椎间隙联合顶椎凸侧楔形截骨,经椎弓根固定矫正及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椎体截骨平均2.2个,手术时间7.2~14.1h,平均8.6h。术中出血量1500ml-6100ml,平均3520ml。无神经损伤,4例术中胸膜破裂,2例血气胸,1例术后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37个月随访,平均15.8个月,术后侧凸Cobb角14°~71°,平均34.2°,矫正率68.3%,后凸22°~48°,平均35.3°,矫正率51.7%。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胸椎间隙省了前路经胸的手术时间,创伤小,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风险,安全性好,改善了脊柱柔韧性。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能获得良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重度脊柱侧凸 后路胸膜外松解 楔形截骨 胸椎间隙 临床效果
李超 周宇 付青松 赵刚 于海洋 干阜生
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 236003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
黄山
中文
128-130
2009-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