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制备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的体外比较研究
目的:以不同方法制备三种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并进行体外对比研究。方法:20 wt%甘露醇、5 wt%碳酸氢钠及5 wt%明胶微球分别与磷酸钙骨水泥粉末混合,设为A、B、C组,固化后浸人生理盐水中,制备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浸泡1周及4周后分别测定材料总孔径率、大孔径率及抗压强度,电镜观察材料断面,X线衍射法检测磷酸钙骨水泥的转化情况。消化法培养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三组材料浸提液分别与成骨细胞共培养3天,以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水平。结果:浸泡1周后各组总孔径率、大孔率及抗压强度分别为:56.2%、23.5%、2.3MPa(A组),55.6%、22.3%、4.4MPa(B组),45.6%、9.5%、14.1MPa(C组);4周后分别为:57.3%、23.6%、2.1MPa(A组),56.2%、23.2%、4.6MPa(B组),58.1%、24.1%、6.9MPa(C组)。材料断面电镜扫描显示A组孔径较大连通性欠佳,B组孔径极不规则且分布不均匀,c组孔径规则连通性好。X线衍射结果表明1周后三种骨水泥均出现羟基磷灰石衍射峰,4周后C组磷酸钙骨水泥转化最多,羟基磷灰石衍射峰最强,磷酸四钙衍射峰最弱。成骨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生长良好,但C组细胞数量最多,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水平C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以明胶微球制备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与其他两种多孔骨水泥相比,具有较高的初始强度及更好的生物活性,且在相同孔径率下抗压强度也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多孔骨水泥,可作为良好的非负重部位骨替代材料。
骨组织工程 明胶微球 甘露醇 碳酸氢钠 多孔磷酸钙骨水泥
厉孟 刘旭东 刘兴炎 葛宝丰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 兰州 730050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解剖与临床(骨科专题)学术研讨会暨人工关节高级论坛
黄山
中文
303-305
2009-09-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