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16排螺旋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研究人体穴位分布特点
目的:应用16排螺旋CT和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研究经穴分布与人体筋膜汇集区相关的解剖学证据及其规律,探讨针灸经穴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针灸经穴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筋膜汇集区经穴提供解剖影像学参考。方法:成年男性尸体上、下肢标本各1具,由2名以上资深针灸专业人员对尸体上下肢标本共82个国标穴位进行经穴位置定位后,取0.5寸至4寸长度华佗牌30号不锈钢针(苏州),按第六版《针灸学))教材描述方法进针,取平均常见针刺深度值针刺并留针标记,应用德国西门子公司16排螺旋CT扫描荻取图像数据,对获取的CT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可视化浏览,并与尸体解剖结果参照作对比分析,观察筋膜汇集区与经穴解剖学分布的相关性。结果:对按常见得气深度进行经穴针刺标记处理的尸体四肢标本CT扫描并三维重建,结果显示四肢部十二正经经穴标记针体或针尖大部分落在肌间隔、肌间隙等筋膜汇集区与骨膜上,与尸体解剖观察结果一致,四肢部经穴与人体筋膜汇集区在解剖学分布上呈密切相关。结论:对按常见得气深度进行经穴针刺标记处理的新鲜尸体四肢标本CT扫描重建结果显示,传统中医针灸刺激部位在肢体主要集中于肌间隔与骨膜等筋膜结缔组织汇集区,这与此前在尸体上进行的大体解剖学观察结论相一致。研究结论认为,中医针灸经穴与筋膜汇集区在解剖学分布上密切相关,中医经络穴位的解剖学基础可能存在于全身的筋膜类结缔组织中。结合大体解剖学观察发现人体大部分经穴密集分布于全身筋膜类结缔组织中,推测针刺该类经穴产生治疗效应的动力学基础可能与针刺等物理刺激牵张穴区筋膜有关。研究结果在解剖学和影像学方面部分支持了原林教授等原创的筋膜学假说中关于中医针灸经穴的理论观点,有必要深入进行中医针灸的筋膜机制探讨。
三维重建 计算机体层摄影 筋膜汇集区 人体穴位 螺旋CT
王春雷 原林 吴金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基础所 北京 100007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广州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广州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91-94
2009-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