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手法腕踝针临床进针点及其镇痛机理研究

目的:1.通过大量临床病例观察,总结新的刺激点,探讨手法在其治疗中的作用;2.通过建立家兔软组织损伤模型,观察手法腕踝针对损伤局部痛阈、血清5-HT、Na+及血浆β-EP含量的影响,阐明手法腕踝针治疗本病的部分机理。方法:将34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体针组、腕踝针组和腕踝针手法组,采用打击伤的方法造成家兔左后肢外侧根部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测定造模前后、治疗5min、30min及第2次治疗后各组损伤局部痛阈、血清5-HT、Na+及血浆β-EP含量。结果:腕踝针手法组在治疗5min时痛阈即开始升高,血清5-HT含量下降,Na+及血浆β-EP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治疗30min和第2次治疗后,腕踝针手法组提高痛阈、降低血清5-HT、Na+及血浆β-EP含量效果最佳。结论:手法腕踝针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与其提高受损局部痛阈、降低血清5-HT、Na+及血浆β-EP含量有关。

手法腕踝针 临床应用 软组织损伤 镇痛机理

张卫华 李芳勤 赵阳 郭新荣

陕西中医学院 西安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485-490

2009-09-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