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消渴病证治探迹

消渴病以渴而多饮,善食而瘦,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为临床特征,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现已公认为属“消渴病”。其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流行病,是常见病及多发病.自古以来,在本病的治疗上,历代先贤对本病的认识,较为经典的责于肺胃燥热及肾虚,论病机绝大多数专家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辨治上提出滋阴清热及三消辨证。然中医历来视消证为大病。随着病程的演进,势必出现各种并发症,使原来复杂的病情,更趋头绪纷繁,故病机决非简单如此。观历代医家也有多人对消渴病的治疗提出了多种论治方法,近年来,从脾论治、从肝论治、从肾论治、从痰湿论治、从瘀血论治等学说受到普遍关注,丰富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学说.对现代医者,应从临床实际出发,学习先贤经验,突破传统模式,进一步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历史上对消渴病证治做一梳理。

消渴病 发病机制 中医病机 临床治疗

徐佩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分泌科

国内会议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国际中医糖尿病学术交流会

北京

中文

68-72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