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5年骨折率调查

目的:探讨肾俞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1-2003年临床研究病例70例,分为肾俞埋线治疗组和乐力对照组,记录两组治疗6个月前、后腰2-4、左髋部骨密度值,并随访5年骨折发病率,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组内分层采用l(x±s)检验,组间采用方差分析、检验。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腰、髋部骨密度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髋Nect、Ward差异均有显著性;对照组治疗后腰、髋部骨密度升降不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比较,髋Nect、G.T差异有显著性。②治疗组5年骨折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③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病率与年龄增高、摔倒等因素正相关,65岁以上老年人骨折率明显高于65岁以下者。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皮质骨骨折明显多于松质骨骨折。结论:肾俞穴位埋线治疗6个月后,能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尤其在提高髋部骨密度方面有明显的疗效。并且能够明显降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5年骨折发病率。可作为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肾俞穴位 埋线治疗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折发病率

林志苇 潘文谦

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福建 362000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33-37

2009-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