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电针对酒精性周围神经病大鼠NGFm 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酒精自由饮建立慢性酒精中毒性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模型,运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酶联免疫等手段和方法,从细胞分子生物学等不同层面探讨电针对慢性酒精中毒型周围神经病的治疗作用机制,发挥针灸治疗优势,为针灸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推广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成5组,空白对照组10只,慢性酒精中毒模型组10只,弥可保对照组10只,电针组10只,普通针刺组10只。弥可保组300μg/kg/d,注射于下肢肌肉,左右腿交替以利于吸收,共治疗8周;电针组按照“大鼠穴位图谱”所示,取双侧脾俞、肾俞、后三里、环跳、三阴交、太溪,进针后接KWD-808Ⅱ脉冲电疗仪,肾俞、足三里接一对导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采用疏密波,电流量以大鼠肢体肌肉轻度收缩为度,留针20分针,隔日1次,共治疗8周;普针组除不接电麻仪外余处置同电针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日肌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及坐骨神经组织中NGF的表达;结果;正常坐骨神经的NGFmRNA表达量极低,酒精中毒损伤后坐骨神经NGFmRNA表达增高,治疗2周达到一个小的高峰;2-4周NGFmRNA的表达出现一轻度回落趋势,但4周后又继续升高。针刺治疗后,治疗组的NGFmRNA表达较模烈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电针组升高幅度最为明显,始终处于高水平。结论:电针可升高酒精中毒性大鼠坐骨神经中NGFmRNA的含量。

电针治疗 慢性酒精中毒 周围神经病变 免疫组化 酶联免疫

张淼 孙远征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

哈尔滨

中文

325-328

2009-08-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