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胃、肠、心电作用效应的特异性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现察针刺十二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肠、心电功能的影响,探讨腧穴对脏腑效应的特异性规律。方法: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十二经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电图、肠电图、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心电图,比较胃电图频率和振幅、肠电图频率和振幅、左室射血时间、射血前期、血液动力学比率等变化的差异。结果: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见曲池、太冲、外关、足三里、阴陵泉、养老六穴对健康人胃电振幅有影响,表现为太冲有降低胃电振幅的作用;曲池、外关、足三里、阴陵泉、养老有升高胃电振幅的作用,且五组穴位之阍两两比较,见阴陵泉与曲池、外关、足三里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养老与曲池,外关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升高振幅的作用效果阴陵泉>养老>足三里>外关>曲池。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见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穴对健康人肠电图振幅有影响,穴位之同虽无明显差异,但有养老>阳陵泉>阴陵泉>通里的趋势。针刺各穴位对肠慢波频率无明显影响。针刺健康人十二经穴后,心功能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但也有部分穴位如足三里、太冲、通里、养老、外关、曲池等表现出对心功能指标有影响的趋势。结论:常规针刺不会对健康人心、胃、肠的生理状态产生破坏作用,对于生理机能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波动有调节作用.十二经穴中,肠与”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四穴的关系较它穴更密切,提示正常人在生理状态下,与其他经脉相比,手少阴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与肠腑的关系更密切。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特异的联系,同时也体现了”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的规律。

十二经穴 胃电图 肠电图 腧穴特异性 心电功能

常小荣 严洁 沈菁 刘密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省级重点学科,经穴脏腑相关重点研究室,针灸生物信息分析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07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

长沙

中文

24-29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