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刺时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常态下大肠经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大肠经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大肠经脉循行线上取六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四个为穴位(臂臑、手五里、手三里、上廉),两个为非穴位点(曲池-臂臑中点、手三里上1寸)。六个测试部位分为三组(臂臑-曲臂中点、手五里-手三里上1寸、手三里-上廉),对每名受试者每次观察一组,其中一个水平为组织氧分压,另一个水平为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每名受试者共测试六次,同对在各测试点内外1.5-2cm处取一个非经对照点。连续同步记录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60分钟,观察其在电针前、电针合谷穴时及电针后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情况卞沿大肠经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氧分压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均非常显著高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电针合谷穴时,大肠经线上测试点氧分压降低与电针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值呈上升趋势,统计学无显著差异。电针后氧分压与电针期间比较无差异,与电针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无差异,与电针期间比较显著降低。而两侧非经对照部位,电针对内外两侧对照点的氧分压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与电针前比较无显著变化,电针后氧分压及微循环血流灌注量也没有显著的变化。结论:常态下大肠经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及能量代谢都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旺盛,电针可以使沿经组织的组织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略有增高并使氧利用率提高,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大肠经 氧分压 能量代谢 微循环血流灌注量 电针

陈铭 胡翔龙 吴祖星

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 350003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

长沙

中文

42-44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