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大鼠神经病理痛SNI模型脊髓背角传人神经末梢Glu影响的微透析和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模型机械痛阈、脊髓背角微透析液中Glu含量,以及脊髓背角传入神经Glu阳挂物质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模型、和电针组,每组10只,制备SNI模型。于造模前一天、造模第7和第14日,测定大鼠自由状态下损伤侧机械痛阈;第8日开始,电针(2Hz,1mA,30min)环跳和委中穴,1次/日,共7天。第14日用微透析收集脊髓背角传入神经末梢释放的游离Glu,用OPA柱前衍生HPLC法测定Glu含量(μmol/μl);脊髓L4、L5节段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观察电针对脊髓背角传入神经Glu阳性物质的作用。结果:电针可显著显著扭转SNI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下降;模型组脊髓微透析液中 Glu显著增加;而传入神经Glu阳性终末的平均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电针治疗组。经电针干预后,透析液中Glu显著减少;G1u阳性终末的平均光密度显著,表明电针干预可显著抑制Glu的异常释放,从而Glu终末中的阳性物质储存显著增加。结论: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模型有显著镇痛作用,该作用与电针显著抑制脊髓背角传入神经未梢释放Glu密切相关。
神经病理痛 谷氨酸 脊髓背角 神经未梢 免疫组化 电针镇痛
马骋 李翠贤 闫丽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针灸学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9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90-193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