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P物质在针刺效应产生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观察穴位处P物质(SP)在针刺效应产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肥大细胞(mast cell,MC)的关系,为针刺效应产生机理的阐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00只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针剌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PBS穴位注射组、模型SP穴位注射组、模型spantide(SP拮抗剂,”D-Argl,D-Trp7,9,Leull”-Substance P)穴位注射组、模型PBS穴位注射后针刺组、模型SP穴位注射后针刺组、,模型spantide穴位注射后针刺组,每组20只,以盐酸灌服法复制小鼠急性胃损伤模型,以,小鼠胃排空率为效应指标,、在肯定针刺足三里穴促进模型小鼠胃排空率的基础上,观察足三里穴位SP变化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小鼠胃排空率)。结果:针刺足三里穴对胃损伤小鼠胃排空率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正常小鼠作用不明显;穴位注射1.5μg spantide后针刺对胃损伤小鼠胃排空率促进作用消失,说明拮抗穴位处SP后针刺效应消失;足三里穴注射0.9μg SP对胃损伤小鼠胃排空率无影响,说明穴位注射0.9μg SP无针刺样作用。结论:P物质可能是针刺效应产生过程中的重要物质。

穴位注射 针刺效应 胃损伤 足三里

康婧青 郭义

天津中医药大学在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193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

长沙

中文

213-215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