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灸治疗胎位不正的古代文献分析

目的:对针灸治疗胎位不正的古代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古代针灸处方的特征。方法:以难产、横生逆产、横产,逆产等为文本词,检索《中华大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中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44条文献记录,涉及14个穴位和8条经脉,共86频次;采用针刺15条,灸法13条,其余未标明。结论:腧穴经脉的选取体现了胎位不正的病机特点,多选三阴交、至阴、合谷,经脉以脾经、大肠经、膀胱经为多;针刺与灸法并用,至阴多直接灸,其余穴位多针刺。

胎位不正 针灸治疗 病机特点 文献计量学

刘迈兰 兰蕾 曾芳 梁繁荣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

国内会议

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届学术会议

长沙

中文

275-277

2009-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