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上古汉语个体量词和“数+量+名”结构的发展以及相关问题

文章认为,“(动)+名1+数+名2”中“名2”的位置是汉语名词量词化的开始。个体量词在殷商时期即已存在.“数+量+名”结构在殷商时期已有迹象,在西周时期形成,东周以后完全成熟。在语义相同或相通基础上,不同的句法结构在语用平面的兼容性,是“数+量+名”结构产生的原因。文章还讨论了其他与汉语个体量词以及“数+量+名”结构的产生有关的观点.

个体量词 上古汉语 语法结构 语用功能

姚振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北京 100732

国内会议

第六届国际古汉语语法研讨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44-170

2007-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