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韩非学说中之德福观
如何保障德行与福报一致,并解决现实世界中德福不一的困境,是伦理学中的重要课题。中国对德福关系的探讨虽不像西方有明确而悠久的讨论传统,但做为社会的基础伦理概念,先秦诸子所提出的治世理论,自也隐合了各家对德福关系的看法。而相较于儒家以道德本心为依归的德福观,韩非强调「务法不务德」,如此,对韩非而雷,道德与福份之间是否有必然相应的关系?若有相应关系,其运作模式又是如何,对理解中国德福观之发展,这些问题皆值得深究。经本文讨论后发现,韩非仍然肯定善恶有报,肯定德福之间有必然相应关系。他首先摒弃以道德自觉为本质的儒家道德观,代之以兼容于法家学说、符合君王「公义公利」内涵的法家道德观;次则以法做为德福运作之机制,透过君王赏善罚恶,保障德福一致;再者,辅以势术,化解德福冲突之可能。换言之,韩非还是对德福问题有所回应,然其回应是由其法治学说中透显出来,与儒家孔孟的德福观相较,韩非的德福观特重制度面的建构,并以尊君保障德福一致之必然;此外,其德福思想亦兼具强烈的功利色彩,这些特色都使得韩非德福观迥异于他家,而独具法家风格。
韩非 德福观 伦理学 儒家道德观
林佩儒
台湾淡江大学 马偕医护管理专科学校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92-113
2007-07-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