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复位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流速的影响
目的: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颈椎病已被得到重视及广泛采用并获好评。但其有关实验及基础研究不多,临床应用存有诸多争议,安全性及治疗作用受到质疑。本研究旨在为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操作及治疗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50例颈性眩晕患者(眩晕组)及25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者(对照组)在实施旋转复位手法使头颈受极度旋转时、以及接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椎一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结果:眩晕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流速明显下降,基底动脉流速有所下降,对照组转颈后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下降不明显。眩晕组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明显较对照组快,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经旋转复位手法治疗后颈性眩晕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流速均明显降低,TCD提示椎动脉痉挛或狭窄减轻或消失。结论:旋转复位手法潜伏着导致椎一基底动脉急剧供血不足或损伤椎动脉的危险,值得重视。但如果选用得当,手法正确娴熟,不但能避免损伤和意外,而且能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疗效肯定。
颈性眩晕 椎基底动脉 颈椎病 旋转复位手法 血流速度
王楚怀 卓大宏 陈颖贤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TCD培训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39-143
2007-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