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目的:研究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肢体疼痛26例,麻木89例,无力58例,步态不稳42例,胸腹束带感26例。主要临床体征:肌力减弱73例,Hoffmann征阳性78例,腱反射亢进72例,降低8例,感觉减退58例,踝阵挛阳性62例。实施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42例,单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51例,单椎体次全切除加单间隙减压植骨融合15例。采用电话,信函随访及门诊随访方式,共随访86例,随访时间9个月~3年1个月,平均20.9个月。随访结果参考贾连顺的评定方法,优:上下肢运动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自我感觉良好,无痛苦,排便功能正常,可参加轻体力劳动并能自理生活;良:四肢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自我感觉较好,容易疲劳,有时肢体无力,生活能力可自理;可:运动功能仍有限制,手指无力,下肢常无力,易跌倒,仅能借助手杖行走,生活尚可自理,有时需他人帮助;差:步态不稳,双手握物无力,不能作精细动作,常需卧床。结果:本组108例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一过性咽痛29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1例,经脱水等治疗后缓解。术后1周、6周、3月、半年常规拍颈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颈椎生理曲度得到改善。术后3月植骨融合率107/108(99.07%)。未融合1例为3节段病变者。本组改善结果,优:40/86(46.51%),良:32/86(37.22%),可:13/86(15.12%),差:1/86(1.15%),优良率为83.73%。结论: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 减压融合术 开槽减压 临床疗效

卢一生 潘兵 许文根

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南京军区骨科中心,杭州 510013

国内会议

第一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

北京

中文

202-205

2007-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