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在地化”建筑课程必要性之探讨——以台湾的建筑教育为例
由于建筑此一学科的发源来自西方国家,因此亚洲国家对于建筑教育的建立,莫不基于西方的建筑学院之课程架构以及训练方法而来。无论是西化较早的日本,或是许多其他的亚洲国家,都可以看到这样的过程。中华文化的发源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然而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之下,建筑文化的发展亦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战。华人主要分布的地区,无论是现代化极为彻底的新加坡及香港、饱受中美日文化洗礼的台湾,以及中华文化发源的中国大陆本土,在建筑教育的设计上,仍摆脱不了西方化的影子。而从早期布杂学院的传统、后来现代主义的传播、以至于当今地域主义与多元文化当道,所谓“传统与现代”此一建筑思想上的争辩都未曾停止。因此,本文以台湾自1949年以后至今的建筑发展为观察的主体,探索建筑人才的养成过程中之文化观点,如何影响到往后建筑风格的形成。 并且藉由这样的讨论,与西方社会比较,探讨在高等学校的教育中,是否能藉由调整建筑课程的规划,而能在未来造就更具文化关怀的建筑专业人员,以期能从根本上,找出一种解决对自身建筑风格形成之彷徨的可能性。
建筑教育 在地化 建筑课程 建筑文化 台湾建筑
宋立文
淡江大学建筑学系助理教授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5-61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