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的关系
目的:探讨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辨证分型和超声显像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方法:对107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且所有病例均行超声检查,检测皮肤全层增厚度、皮下组织增厚度和深筋膜增厚度,按照超声图像将皮下组织回声和皮下组织形态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然后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组别间观察指标间的差别,分析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改变的相关性。 结果:下肢淋巴水肿各个证型均有其独特的声像图特征。湿热下注型较寒湿阻络型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的增厚度显著(P<0.05,P<0.01);而痰凝血瘀型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度较湿热下注型更加显著(P<0.01)。皮下组织的回声以湿热下注型最低,而痰凝血瘀型最高(P<0.05);皮下组织的形态不同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痰凝血瘀型结构紊乱最为明显。 结论:淋巴水肿的超声显像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影像学资料也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新指标,对于淋巴水肿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肢体淋巴水肿 中医证型 超声诊断
刘明 张玥 宋福晨 程志新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病科,山东济南 250011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暨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山东省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年会
郑州
中文
63-66
2009-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