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MH/Ni电池电极过程中的物理机制

采用XRD研究MH/Ni电池充放电和循环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机制。研究表明,充电过程不是由β-Ni(OH)2向β-NiOOH的相变来提供H+,而是由H离开β-Ni(OH)2的点阵位置提供H+。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正、负极活性材料的结构和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负极出现腐蚀产物A(OH)3和B相,改变了其电化学性能并消耗了电解液,是循环性能衰减的原因。添加剂CaF2和Lu2O3包裹部分β-Ni(OH)2,能抵偿因H离开点阵造成的应变,能抑制β-Ni(OH)2微晶细化、减缓总的层错几率降低;Ca2+、Lu3+在电场的作用下,使负极表血钝化,阻碍AB5合金的碱化,减缓A(OH)3和B相的形成,进而改善MH-Ni电池的循环性能。

氢镍电池 物理机制 电极过程 循环性能 电化学性能

杨传铮 娄豫皖 李玉霞 夏保佳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 200050

国内会议

第28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

广州

中文

392-393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