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种植能力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在位内膜异位种的植能力。 方法:EM组及非内异症(NEM,宫颈原位癌)组患者各20例,分别取分泌晚期子宫内膜,再分别以0.2g、0.4 g、0.6 g种植量腹腔注射方法建成EMs小鼠模型,5 d后处死。测量病灶大小,进行HE染色检测异位种植率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芳香化酶表达。 结果:EM组病灶数(3.9±0 3)高于NEM组病灶数(3.2±0.1)个,P<0.05;0.2 g EM组种植率(60%)高于NEM组(15%),P<0.01;0.4 g的EM组与NEM组比较(100%vs 85%)及0.6 g EM组与NEMs组比较(100%vs 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灶体积:EM组0.2 g(2.3±0.7)mm3、0.4 g(11.4±2.1)mm3、0.6 g(21.6±3.4)mm3分别大于相应的NEMs组(0.4±0.2)mm3、(5.8±0.7)mm3、(12.0±2.5)mm3,P<0.05。组内不同内膜种植量种植率比较0.2 g vs0.4 g,P<0.05;0.4 g vs 0.6 g,P>0.05。光镜下未观察到EM组与NEM组人在位内膜有明显的形态学差异,鼠内异位病灶EM组腺体结构较完整,NEM组仅见少量残存的腺体细胞。芳香化酶表达EMs组在位内膜(2.10±1.12)及异位病灶(7.71±3.08)均高于NEMs组在位内膜(0)及异位病灶(5.80±3.01),P<0.05。 结论:EMs在位内膜种植能力强于正常子宫内膜,芳香化酶能增强在位内膜的种植能力。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位内膜 种植能力 芳香化酶

许艳丽 王丹波 任芳 刘琦芳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 110004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痛学术研讨会

深圳

中文

165-169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