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CT灌注成像在外周动脉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所致动脉梗阻性疾病(PAOD)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36名经临床诊断为PAOD(Fontaine分级I-IV级)的病人和5名正常志愿者行64层螺旋CT骨骼肌灌注扫描,应用软组织模式进行灌注数据处理,获得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和不同病理阶段的骨骼肌灌注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肢体相比,PAOD患肢的TDC和灌注参数均有明显变化。表现为:正常下肢的BF为(7.54±1.15)m1·100ml-1·min-1,BV为(0.53±0.14)ml/L,MTT为(14.15±2.80)s,PS为(1.36±1.01)ml·100ml-1·min-1。PAOD患肢的BF、BV、MTT和PS分别为(11.46±2.89)ml·100ml-1·min-1,(0.70±0.21)ml/L,(11.43±1.83)s,(1.63±1.63)ml·100ml-1·min-1。统计结果显示PAOD患肢的BF、BV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且随PAOD程度加重呈逐渐升高趋势,Fontaine分级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AOD患肢的MTT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S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64层螺旋CT骨骼肌灌注成像能够反映PAOD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参数的变化与PAOD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动脉闭塞性疾病 慢性缺血 体层摄影术 动脉梗阻 CT灌注成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尚瑶 李选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国内会议

第七届国际血管外科及腔内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64-68

2009-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