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股骨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结合该院的诊治经验,提出一套诊断治疗急性股骨干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DVT)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因急性股骨干骨折来该院住院治疗的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患者入院后第1、3、5、7、14、21天监测D-二聚体。对于可疑DVT患者,均首选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必要时行静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全部患者均接受物理治疗和预防性抗凝治疗。结果:共诊断27例DVT,其中18例(66.7%)为中心型或混合型,9例(33.3%)为周围型。入院时患者总体的D-二聚体值均升高。经预防性抗凝之后,非DVT的患者的D-二聚体值呈逐渐下降趋势。而DVT患者在监测的第3天和第5天D-二聚体仍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分别为1014.2ug/dl和1005.4 ug/dl)。周围型DVT患者术后抗凝2周。中心型或混合型DVT患者,骨科手术前放置了临时腔静脉滤器,术后继续抗凝到半年,在整个研究期间和随访期间,均未有肺栓塞(PE)报告。结论:骨折患者D-二聚体监测的特异性较差,应该根据其动态变化,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综合考虑DVT可能。对于周围型DVT患者,充分的抗凝治疗能够有效的预防PE的发生。而对于需接受骨科手术的中心型和混合型DVT,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措施,例如放置临时滤器以预防PE。

股骨干骨折 深静脉血栓 抗凝治疗 腔静脉滤器

贾伟 刘建龙

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 100035

国内会议

第七届国际血管外科及腔内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301-304

2009-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